臺灣觀光學院105學年度第二學期課程進度表 |
科目名稱 | 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 |
開課 班級 | | 學 分 數 | 3.0 | 單學期 | 授課教師 | 林茂成 |
教師教育理念 | 教育是一種傳承、分享、扶持與協助的歷程,使學生帶走的不僅是學識和技能,更重要是渴求知識的火花,並能終生懷抱熱情,豐富生命內涵。 |
教學理念 | 一、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更是塑造人格、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 二、尊重接納每位學生之天賦資質、性格、能力與環境個別差異,深信學生只要充份發揮個人潛能,即是最大成功。 三、將教育愛涵化為實踐教育歷程的主要動力,願以身教、言教、互愛、互敬的態度,共同追求成長與卓越。 |
教學目標 | 培養研究生由觀光產業角度深入觀察當前臺灣社區營造課題,提出個人對相關課題探究、批判與解決能力,進而協助社區發展相關觀光產業,關懷社區公共事務。 |
教材課本 | 自編教材。 |
主要參考書籍 | Ferrell, O.C.; Fraedrich, John; Ferrell, Linda. (2011). Business Ethics: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Cases, 8th edition, Mason, OH South-Western Cengage. Trevino, Linda K. & Katherine, A. Nelson. (2012). Managing Business Ethics: Straight Talk about How to Do It Right, 5th Edition, Wiley & Sons. Robinson, J.W., & Green, G.P. (2011). Developing communities. In J.W. Robinson Jr. & G.P. Green (Eds.),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ory, practice, and service-learning (pp.1-9). Los Angeles: Sage Publications. Phillips, R. and H. R. Pittman, 2009, 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ed.), Routledge, New York. 柯一青,2014,《永續經營的社區營造策略》,臺中: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本壯、李丁讚、李永展、洪德仁、陳其南、喻肇青、曾旭正、黃世輝、黃瑞茂,2015,《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唐山出版社。 洪泉湖、劉煥雲,2010,《多元文化、文化產業與觀光》,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西村幸夫著、王惠君譯,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臺北:遠流圖書公司 。 曾旭正,2013,《台灣的社區營造》,臺北:遠足文化圖書公司 。 吉野正治著、陳湘琴譯,2008,《寫給一般民眾的社區總體營造》,臺北:詹氏圖書公司。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修訂三版)》,臺北:三民圖書公司。 李永展,2012,《永續國土、區域治理、社區營造:理論與實務》,臺北:詹氏圖書公司。 拉吉帕特爾著、葉家興等譯,2009,《糧食戰爭》,臺北:高寶圖書公司。 柴田明夫著、孫玉珍譯,2009,《糧食爭奪戰》,臺北:商周出版社。 石原照敏、吉兼秀夫、安福惠美子編、張瑋琦譯,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臺北:品度圖書公司。 西村幸夫著、蕭照芳等譯,2010,《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臺北:天下雜誌。 Urry, J.著、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臺北:國立編譯館。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http://jht.sagepub.com/ Tourism Economics. http://www.tourismeconomics.com/ Tourism Management.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tourism-managemen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http://www.tandfonline.com/toc/sjht20/curr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annals-of-tourism-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 Leisure Studies. http://www.tandfonline.com/toc/rlst20/current#.U0oSMCbNuUk 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全國文獻服務傳遞系統,http://www.lib.ntnu.edu.tw/service/dds.jsp。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9uBBNh/webmge?Geticket=1 |
教學方法 | 採課堂講授與相關論文課題研討方式進行,每一單元均先由老師以投影片方式講解引言,再由同學針對課題進行評述、提問與討論;學期期間另安排二次校外案例調查研究,以訓練學生針對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相關議題之分析、邏輯建構與基本研究能力。 |
講授方式 |  ˇ 課堂講授 ˇ 分組討論 ˇ 參觀實習 □其他 ( ) |
成績考核方式 | 平時成績:25% 期中成績: 25 % 學期成績: 25 % 讀書報告: 25 % 其他(期中段考): 0 % |
英文大綱 | |
週 | 起訖月日 | 授課內容與進度 | 備註 |
一 | 2/13-2/19 | 單元0 課程介紹 | 課程簡介、成績評量與課程互動等。 |
二 | 2/20-2/26 | 單元1 社區營造定義與發展綜論 | 社區營造定義與發展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1討論。 |
三 | 2/27-3/5 | 02/28(和平紀念日放假) | |
四 | 3/6-3/12 | 單元2 觀光與社區營造啟發 | 觀光與社區營造啟發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2討論。 |
五 | 3/13-3/19 | 單元3 觀光與社區參與 | 觀光與社區參與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3討論。 |
六 | 3/20-3/26 | 單元4 校外案例(一)調查研究 | 藉由研究生研究課題,進行實際案例之訪視、調查研究與討論。 |
七 | 3/27-4/2 | 單元5 從觀光產業發展看社區營造綜論 | 觀光產業發展看社區營造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4討論。 |
八 | 4/3-4/9 | 調整放假(106/05/20-21畢業成果展及106/06/10畢業典禮補假) | |
九 | 4/10-4/16 | (期中考週)
1.期中階段課題回顧與討論
2.個人小論文(一)報告 | (期中考週)
研究生上台報告,並與同學討論。 |
十 | 4/17-4/23 | 單元6 以改善環境景觀之社區營造策略 | 改善環境景觀的社區營造策略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5討論。 |
十一 | 4/24-4/30 | 單元7 以建立地方文化特色館的社區營造策略 | 建立地方文化特色館的社區營造策略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6討論。 |
十二 | 5/1-5/7 | 單元8 以地方文化節作為社區營造永續發展策略 | 地方文化節作為社區營造永續發展策略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7討論。 |
十三 | 5/8-5/14 | 單元9 以工業產業遺跡的社區營造策略 | 工業產業遺跡的社區營造策略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8討論。 |
十四 | 5/15-5/21 | 單元10 校外案例(二)調查研究 | 藉由研究生研究課題,進行實際案例之訪視、調查研究與討論。 |
十五 | 5/22-5/28 | 單元11 以地方廟宇為主體的社造策略 | 地方廟宇為主體的社造策略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9討論。 |
十六 | 5/29-6/4 | 05/29(彈性放假)~05/30(端午節) | |
十七 | 6/5-6/11 | 單元12 社區自主節慶凝聚脈動 | 社區自主節慶凝聚脈動及研究生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專題10討論。 |
十八 | 6/12-6/18 | (期末考週)
1.期末階段課題回顧與討論
2.個人小論文(二)報告 | (期末考週)
研究生上台報告,並與同學討論。 |
智慧財產權宣導: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並「使用正版教科書」
|
本課程進度表授課教師擁有依課程需要調整之權利 |